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际发展动态
小型渔船迎来“杀鱼机器人”,七秒自动搞定!
作者:1号灯塔    来源:1号灯塔    发布日期:2025-09-15 12:07    字体大小:【大】【中】【小】

近日,美国渔业科技公司Shinkei Systems推出了一款名为Poseidon的自动化杀鱼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将日本传统手工屠宰技术Ikejime(活缔杀鱼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实现了更高效和更高品质的鱼类处理方式。

Ikejime是日本渔民沿用数百年的活杀鱼技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人道、且能最大限度保持鱼肉品质的方式。该方法是在鱼被捕获后,迅速用针刺入其大脑,使其立即死亡,并切断神经通路,再将血液完全排出。这样不仅能减少鱼体应激反应,降低皮质醇、肾上腺素和乳酸等压力激素的释放,还能有效抑制细菌滋生,显著减轻腥味。相比渔船甲板上让鱼缓慢窒息的传统做法,Ikejime处理过的鱼肉质地更佳、保鲜时间更长,因此能卖出更高价格。然而,由于技术门槛较高,Ikejime在日本以外地区并未广泛普及。

Poseidon机器人通过AI和自动化技术,将日本传统Ikejime工艺现代化,不仅提升了鱼类处理效率,也显著改善了鱼肉品质。这台机器大小接近一台冰箱,可直接安装在渔船甲板上,且对船上作业流程干扰较小。操作时,只需将鱼放入机器内,设备会利用计算机视觉自动识别鱼的种类和解剖结构,确定大脑位置,完成刺杀、放血、切割等一系列工序,整个过程仅需7秒。机器人还配备了温控冰水系统,鱼处理完成后直接进入低温保存状态,最大程度保持新鲜度。由于渔船常在偏远海域作业,机器人内置Starlink卫星通信系统,可实时传输数据并持续优化AI模型,同时为渔民提供稀缺的船上Wi-Fi服务。

Shinkei Systems公司的创始人Saif Khawaja指出,渔业在技术革新方面严重滞后,许多渔民仍在使用数百年前的钓钩、渔网等传统工具,供应链基础设施也落后于畜牧业。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每年约有30%-35%的产量在捕捞、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损失或浪费。2022年,Khawaja创办这家科技公司,并推出Poseidon杀鱼机器人。尽管技术易用,他起初仍需说服美国渔民尝试该设备。最终,该公司采用独特商业模式:免费提供机器人,并以溢价回购处理过的鱼。这一模式最初遭到一些美国渔民质疑,但随着实践验证了杀鱼机器人的效率和鱼肉品质提升,渔民逐渐接受了这项技术。目前,已有8台杀鱼机器人部署在美国渔民的渔船上。有些合作渔民甚至表示,使用该技术后,利润几乎翻倍。随着市场需求增长,该公司正在扩大产能。今年6月,公司完成2,200万美元A轮融资,总融资额达到3,000万美元,资金主要用于增加设备产量、扩展零售渠道并在更多商业渔船上安装杀鱼机器人。该公司还计划与更多符合其高标准的鱼类加工厂合作,确保鱼类品质的一致性。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