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全球首艘!浙江“渔业航母”交付,深远海养殖迈向新征程
作者:    来源:浙江海洋经济    发布日期:2025-07-21 10:05    字体大小:【大】【中】【小】

7月20日,由岱山企业森海牧歌(浙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改建的全球首艘大型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浙岱渔养60001”号正式命名交付。

该船堪称“渔业航母”,船长224.9米,型宽32.2米,型深18.5米,甲板格外开阔,船体藏着7个养殖舱,其中5个为“通海舱”,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相当于200个深水网箱。该船由巴拿马型散货船改造而成,既保留远洋船舶抗17级风浪的结构强度,又实现资源再利用,其平均每立方米养殖水体投资成本较其他养殖工船降低七成,按中国船级社国际首创的养殖工船技术标准入级检验,树立行业标杆。该船配备智能养殖系统,通过智能投喂、换水、监控等设施,实时获取水温、溶氧量等参数及台风、赤潮等灾害预警信息,实现养殖全程精准调控。

该船通过“鱼苗入舱,投喂养殖,起捕加工”循环,南北转场,实现一年三季高效养殖:秋季在浙江海域,其他季节转战山东、福建、广东、海南海域。“船跟着水温走,夏季水温超24℃就北移,冬季低于18℃就南迁,始终把水温稳定在14℃至28℃的黄金区间,年产可达到2800吨。该船通海舱借助波浪能实现24小时海水循环,为鱼类营造“准野生”生长环境,降低运营成本和鱼类死亡率。以大西洋鲑鱼为例,传统养殖需3年,此工船1年即可收获,养殖效益提升至少1倍。预计该船年产可达2800吨,产值超1.2亿元。

“浙岱渔养60001”号的启航,是我省培育和发展海洋渔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我省以科技创新推动海水养殖高质量发展,通过种业创新、装备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从声波无网海洋牧场到“垦荒1号”“东海1号” 养殖平台相继投产,再到通海型养殖工船,不断加快深远海养殖发展和海洋牧场建设。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