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这就是山东|“耕海1号”:现代渔业从近海走向深远海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日期:2020-07-29 11:02    字体大小:【大】【中】【小】

从高处俯瞰,全国首座大型智能化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犹如一朵“海上花”绽放在碧波之上。自7月10日投运以来,前来观光海钓的游客络绎不绝。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尉岩告诉记者,现在平台每天接待游客三四百人左右,预计年接待人次能达到5万人次。

“耕海1号”是全国首座综合性、示范性、集成性的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位于莱山区渔人码头以东海域,总投资6600余万元,海域面积209.026公顷,总直径80m,总养殖容积30897立方米,相当于14个国际标准游泳池的水量,由三个相同子网箱旋转组成,如同三朵花瓣。预计可年产鱼类15万公斤、接待游客5万人次。

作为烟台市十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之一,项目顺应了国家推进海洋渔业向装备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在主体结构设计和技术层面有较大突破,在可移动坐底式结构、新材料网衣、智能化设备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为海洋牧场领域全国首制。平台配备自动投喂、环境监测、船舶防碰撞等系统及无人船、水下巡检机器人等全球领先技术设备,通过融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5G通信、大数据等技术,降低养殖风险,实现生产全过程智能化控制。该项目的实施,将实现渔业养殖、休闲渔业、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海洋文旅等跨界融合,成为山东省海洋渔业新旧能动转换和装备型海洋牧场的示范项目。

“建设海洋牧场,让现代渔业从近海走向深远海。”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李传强介绍,目前烟台海洋牧场已经形成三大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一是实施“海工+牧场”联动模式,提高牧场装备化水平。发挥大国重器“蓝鲸一号”的设计建造者——中集来福士等海工装备企业的科研优势,烟台着力构建海水养殖装备产业示范集聚区,在全国率先建造半潜式、自升式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以及深远海智能网箱、管桩大围网等,加快现代渔业向深远海域拓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海洋牧场平台14座、深水智能大网箱5座。

二是实施“陆海接力”兼容模式,做到全时空水产养殖。以莱州明波水产为龙头,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与深水网箱融合养殖,通过陆基、海基“无缝衔接”,实现斑石鲷等名贵品种“南鱼北育、南鱼北养”,全市名贵鱼年产量达到2.7万吨、产值12.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名贵鱼陆海接力养殖基地。

三是实施“大渔带小渔”共享模式,力求综合效益最大化。以泽潭渔民专业合作社为例,他们与企业合作,将海洋牧场建设与精准扶贫、渔民转产转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16万亩海域,实现全省规模最大的海域使用权流转。截至目前,烟台渔民合作社达到300家,基本实现渔村全覆盖,辐射带动2万多户渔民增产增收。2019年12月烟台市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入围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首批名单。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