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走向深远海的养殖前沿技术
作者: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日期:2018-12-27 15:41    字体大小:【大】【中】【小】

近日,第二届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临港召开。研讨会以“深远海养殖前沿技术”为主题,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支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承办,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智利、美国、芬兰、德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泰国等国,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78家单位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表示,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技术,形成优质蛋白质的“蓝色粮仓”,对实现水产养殖提质增效和渔业现代化、保障食物安全和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工厂化、智能化管理的深远海养殖产业,可形成达数万亿元的水产蛋白市场规模,是今后渔业养殖产业发展的重点。

研讨会上,16位专家围绕海水养殖产业现状与挑战、水产与可再生能源、多营养层次养殖、深远海设施养殖等主题作学术报告。澳大利亚蓝色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美国国际铜专业协会、上海耕海渔业有限公司联合签署了关于共同参与澳大利亚蓝色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建设的联合声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宁德富发水产有限公司与智利水产企业签署三方合作意向书,通过整合专有技术、知识产权、设施设备,引入行业尖端技术,以推进深远海技术整合和发展,促进前沿技术的应用和产业模式的推广。

据悉,我国首个专门致力于深远海工业化养殖的“智渔工厂”项目日前在上海临港启动,可提供近8万平方米养殖水体,能抗12级台风。“智渔工厂”单个养殖加工平台可年产三文鱼万吨以上,产值超过10亿元,养殖品种可以拓展到金枪鱼、大黄鱼等,产业链还可向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同时,正在上海建造的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上,智能化船载脱壳虾肉生产线已搭载完成一层甲板,预计明年一季度下水。南极磷虾资源装备和深海养殖工船实现“上海制造”,体现了上海企业的海洋技术研发实力,将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