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成本高不高?普通农户能负担得起吗?”“我以前养过稻田蟹,养小龙虾是不是有相通之处?”“养殖难度大吗?成活率怎么样?”近日,吉林榆树市大坡镇孙老乐种植家庭农场的农田里异常热闹,在大安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批农户来到这里参观学习。
全国劳动模范、2023年“全国十佳农民”孙民是孙老乐种植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同时他还担任着民兴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理事长一职。在孙民的谋划下,农场从去年开始探索稻虾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繁育和养殖澳洲蓝龙虾和小龙虾。今年秋天,他的稻田里迎来水稻和龙虾的“双丰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稻虾共养”有利润有前景
金黄饱满的“稻花香”在风中摇曳,孙民站在田埂上远眺,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大部分的澳洲蓝龙虾和小龙虾在8月下旬就上市了,但是我们还留了一部分用于繁育和节假日销售,这些小龙虾要在天气彻底转凉之前转移到刚建好的温室大棚内。”
走进孙民口中的温室大棚,大棚内有序排列着10个直径约9米的圆桶养殖池,澳洲蓝龙虾和小龙虾就在这里惬意地生活着。“今年年初,我建造了这两座大棚,现在已经基本完工,马上还要安装智能化的设备,在手机上就能查看水温、湿度、供氧情况以及小龙虾的生长动态。”孙民说。
近年来,黑龙江哈尔滨市持续扩大种虾繁育和小龙虾养殖规模,让小龙虾在东北“安家”,寒地小龙虾闯出了新市场,吉林省也在推广稻田养殖虾蟹模式。孙民在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研究所的专家的交流中了解到“稻虾共养”,“人家能干,咱为什么不能干?”孙民想。
不过,养殖小龙虾在榆树市还是一件新鲜事,没有前例和经验遵循。孙民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探索破解难题在专家指导下引进澳洲龙虾的虾苗,并通过建造智能化温室提高保苗率和养殖成活率,“稻虾共养”启航。
“我觉得稻虾综合种养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孙民说。他算了一笔账,目前,农场85亩的稻虾田,澳洲蓝龙虾占34%,每亩产出达200斤,超1两的澳洲龙虾能卖到每斤80元,小龙虾每亩产出也能达到150斤,能卖到每斤50元,利润非常可观。
与此同时,虾与稻共生共长,稻田里的浮游生物为虾苗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来源,小龙虾通过捕食可以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害虫,它们的粪便还能增加稻田肥力,优势互补,既保证了生态安全,又保证了食品安全,释放出良好的生态效益。
农民增收“新法宝”
“榆树市和大安市气候条件相似,这种养殖方式完全可以复制。龙虾苗的放养和收获也完全不影响水稻种植和收割,如果把这项技术引到我们当地,农民增收的利润空间就很可观了。”大安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合作社里的很多社员开始咨询我养小龙虾的事了,想跟着我一起干!”孙民说。村民吕其武就是其中之一。“以前也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过哈尔滨开展寒地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的新闻。去年听说理事长也开始搞‘稻虾共养’项目了,我也心动了!”吕其武激动地说。
于是,吕其武主动找到孙民,为了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他自告奋勇负责起稻田小龙虾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养殖经验,每个月还能有两三千元的工资收入。“我家原来有15亩土地,现在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转给了合作社,但仍是由我自己来管理。明年6月,我打算在自己的地里养小龙虾,离不开合作社的技术支持和经验帮助。”吕其武表示。
合作社联合社此前已经打造了自己的产品品牌,注册“孙老乐”商标,“孙老乐”品牌大米2021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并荣获2023年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孙老乐”品牌成为了一张“金名片”。孙民打算如法炮制,让小龙虾产品也走上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我们把龙虾产品做成了礼盒,小龙虾礼盒是150元一箱,澳洲蓝龙虾是220元一箱。现在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但也已经供不应求了,我打算明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孙民说。
“大坡镇是吉林省水稻生产基地,水稻种植是镇里的主要产业之一,但小龙虾养殖在这里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真的能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稻虾共养’,前景还是很可观的。”大坡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孙民打算明年扩大规模,推广经验、传播技术,努力带动家庭农场、合作社社员们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