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池塘养殖作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养殖面积达2624千公顷,占全国淡水养殖总面积的49%。然而,当前池塘养殖在捕捞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设备适应性差、鱼体损耗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养殖效率的提升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4月至7月期间,渔机所所长陈军牵头组织渔业捕捞装备、渔业水域生态工程和渔业船舶工程等科技创新团队的骨干力量,组成池塘养殖机械化起捕专题调研组,深入广东、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湖北等淡水池塘养殖主产区,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发放问卷等方式,先后调研了广州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盐城光明水产养殖场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养殖企业与养殖场,全面了解当前池塘起捕机械化的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

调研组深入养殖一线,实地考察了池塘起捕作业全过程,系统梳理了不同模式、不同规模养殖场的收获技术与装备应用情况。通过与养殖户、起捕作业人员的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其在实际生产中面临的技术瓶颈与改进需求;与地方渔业主管部门、技术推广机构的负责人及专家开展座谈,听取他们对池塘养殖机械化起捕的技术需求、推广难点和政策建议。同时,调研组还通过发放问卷等方式,全面采集和记录了池塘养殖起捕作业的机械化应用现状与主要问题。
此次调研掌握了我国池塘养殖机械化收获作业的发展基础和面临挑战,厘清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调研组深入研判并明确了下一阶段科研攻关的重点方向,将为推进池塘养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技术装备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与决策依据。